盖世文学>青春>幻之盛唐 > 第七百八十一章 雄心慷慨宵飞檄7
    绿顶金宫之中,由孔雀尾羽和其他大型鸟毛编织成得排扇,大力扇动出的凉风习习的大殿穹顶下

    “马荒?。。。”

    我看着桌上的报告,有些头痛道,好容易籍着战胜之势,搜刮四方,缓解了饲给不足的草荒,随料想又给我来了个马荒,或者说是畜力荒。

    事实上,打完巴格达后,相比补给物资和财货上的大丰收,因为连续高强度作战的折损和劳役,大批军用牲畜死掉或者变得羸弱不堪,再加上当地爆发的畜疫。

    西征军名下的马匹和牲畜的存有量,已经降到了一个发指的水平,特别是在全力凑出北上部队之后,畜力运用的矛盾,就更进一步加重了。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大部分地区,是适宜农业灌溉生产的运河流域和河洲地区,再加上战争的影响,因此在就地补充适宜驮挽骑乘的大型牲畜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

    当地搜刮来的绝大多数畜力,都被用在了保障后方通信往来、日常输送和贸易活动中,这也是保持唐军相对同时代先进的军事战术和各种技术兵器的使用代价之一,任何人类战争进程中的重要进步,伴随的都是后勤需求和维持成本上的猛增,及随之而来的变革。

    好在还有两河流域方便发达的水运便利,以及来自海上的内河船舶可以作为补充,但是海路能够运送来的牲畜,主要是食用养殖性质的肉畜,对紧张的畜力并无多少补益。

    随着两河流域进入洪水泛滥的雨季,于是连这部分力量也暂时指望不上了。如果不是拜占庭人阵前袭击使节这种事情太打脸,我连后援的军队都不想派出去。

    一个消息多少给我在巴格达城中处理公务的发闷时光,多少带来了点变化。

    尉迟瑶来了,作为小丫头派出的全权代表,除了有巡视检点,大军西征过程中,被划归在我名下的财产、土地和户口之外。还带来了一千多名不同身份和才识的年轻人,

    他们普遍年龄都在2、30岁之间,多少受过京师两学分属院校,或是安西大学堂等背景的新式学说或是再教育,出身立场和思想上比较靠拢龙武军集团的

    他们主要是是安西北庭将门、官吏子弟和河西龙武军的新生代为主。其中也包括了于阗尉迟氏和疏勒裴氏、宁远薛氏的亲藩王公贵族。

    因此,一部分是以见习为名,用来充实我的幕府佐撩,或是外放沿途地方政权中进行历练。还一部分则已经由小丫头代为宣誓效忠,成为我的家臣,以代管沿途那些在我名下的田土户口。

    这也代表着,经过数年的缓慢积累之后,以两学极其附属院校为主的。龙武军多年以来强力教育推广基础上,达到了一个收获爆发期。

    毕竟,军管不是唯一的长久之计,统治秩序内的节点,还是要有本民族的人来充实,才能形成稳固的政治架构,之前虽然不断输送了好几批,但是岭西军本身拓展的更快,结果就是更加不敷所用。

    普通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在占领区官员十分缺乏的情况下,一人往往身兼多职,才能勉强满足运作的需要,除了少数工作狂,大多数人在这种压力和繁忙下。谬误和疏失也不可避免的积累起来,一些地方政权,也不得不暂时下放给亲附的地方人士,部分自治维持的权利。属于统治手段上的倒退。

    虽说值得庆幸的是,至少目前为止。因为连战连胜的缘故,这些问题还没能积累成为,影响和动摇到前方军事行动成果和统治根基的重大威胁。但是地盘的急剧扩大,相应管理和辅助人手的匮乏,让远征军在战后规划中,越来越呈现吃力和脱节的状况。之前的草荒和先进的马荒,都可以看作这种具体体现。

    令人欣慰的是,这背后所代表的另一个征兆。